
近日,华为发布了智界S7无人驾驶停车演示视频。
这是车上看到的视角,当车上无人时,汽车探索地下停车场,自行找到停车位,并成功停入车位。随后展示了“一键召回”功能:从车位中泊出,自动规划路线回到车主下车的地点。
过程中,车子识别并避让了几个行人,并且会车时通过对情况的判断,选择慢速通过和倒车避让等操作。视频中的行人发现行驶中的车子并无驾驶员时貌似出现疑惑的神情。 本条视频所呈现的内容,也恰好和智界S7预售发布会中余承东所描述的无人代客泊车的使用场景非常接近,余大嘴再次履行了他的承诺。
小鹏回应:不可以这么干
视频一出,有网友向小鹏汽车自动驾驶产品高级总监刘毅林提问:“把小鹏的停车场记忆泊车改造一下,起点在车位,终点在电梯厅门口虚拟车位,把座椅传感器禁用功能打开,加个功能激活的交互,做个像智界S7那样的无人代客泊车demo,需要一星期不?”
得到的回答是:“不需要那么久,但不可以这么干。”目前该评论已删除。
其实小鹏已经有了类似的功能,叫做自动跨楼层停车,而且还在更新中。人们也可以下车,但距离汽车可能不会太远。
原因可能是因为小鹏在智能驾驶方面的策略比较保守。总而言之,这有点类似是钻空子实现的L4级辅助驾驶,在停车场下车让车子自己行驶,在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,责任是华为负,还是车主负?目前还没有官方的说明。
回想AEB事件,双方的矛盾说到底是出于实现的手段。华为的AEB训练是激进的,而小鹏的AEB训练是保守的,尽量可用的,但双方的唇枪舌剑加上媒体的直播测试,最终让它从一件简单的技术事件演变成了宣传事件,两边都丰收巨大的流量。
“华为的声量无人能比,改变用户心智,推动法规完善的事就交给它啦,鹏厂在技术能力上跟紧便是。”有网友评论道。
的确,法律法规没完善前,这种功能现阶段只能演示。何小鹏一直以来强调不仅要“能用”,还要“好用”,关于“擦边球L4”,小鹏汽车没有做类似的宣传,应该就是因为存在这样的顾虑。
鲶鱼还是那条鲶鱼
有句话说:“感情里,没有谁对谁错”。关于智能驾驶的争论没有对错之分。
几年前在国家明确新能源的“弯道超车”战略时,特斯拉作为鲶鱼进入了中国市场。依靠“鲶鱼效应”,近几年中国新能源车崛起,在产品力上媲美特斯拉,而智驾方面依然是没有机会与之对阵。
直到近日,有消息称特斯拉中国官网的车主手册里,增加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(Beta)即FSD Beta版的功能介绍。从此前截取特斯拉官网的用户手册截图来看,在Autopilot自动辅助驾驶栏目下,新增了完全自动驾驶能力。
为了中国智驾,特斯拉还得第二次充当“鲶鱼”的角色。
除了FSD入华,“国家队”也亲自出手。四部委日前联合印发通知,部署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,要求具备量产条件L3、L4 级别智能网联车在限定区域内开展上路试点,尤其首次明确事故责任判定。
该通知明确了什么样的车算L3/L4,如何进行测试,以及最重要的出了事谁承担责任。这意味着中国自动驾驶拐点已到,发展智驾,是“弯道超车”之后第二个任务。
这两件事暗示中国汽车想要不掉队,必须在智驾这一领域加大力度。无论是小鹏的保守也好,华为的激进也好,都是对于智驾的不同取向。无论是黑猫白猫,抓到老鼠就是好猫。
